四川主题展探馆 带你看“多面”大熊猫

2018-08-19 22:28: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杨琳 发自北京)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中的"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将于21日开幕,本次展览将从"我们在这里出生""我们在这里发现""我们从这里出发""我们在这里回归""我们在这里生活"五个单元,讲述四川大熊猫的出生奥秘、发现历史、全球影响、野化回归和融入生活的故事,全景呈现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之美、多彩四川的人文之韵。19日,在北京市中华世纪坛一楼,布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记者到现场提前探展,为读者"揭秘"此次展览的看点。

看点一:熊猫粪便用处大

即将开幕的"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观众对大熊猫诞生、保护以及四川大熊猫文化打造等方面有最直观的了解。虽然布展工作还未结束,但记者观察到,展览中许多珍贵资料,全面、详细地展示出熊猫的各种信息。比如,《山海经》《尚书》《诗经》等古籍中明确记载了四川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在展览中也会通过图片证实。还有第一只活体大熊猫的发现、大熊猫演化进程等等,都会详细地给观众"科普",即使是大熊猫"铁粉",也能在这里"查漏补缺"。

大熊猫吃竹子憨态可掬的模样,即使未曾亲临现场,都不难想象。可是,你知道这些食物经消化后产生的"熊粪"长什么样吗?记者了解到,主题展将展出由雅安生态博物馆提供的熊猫粪便实物,即使是看似平常的粪便,却是了解大熊猫的重要"密码"。据展览相关负责人介绍,野生大熊猫栖居于高山深谷,离群索居,无法"面对面登记"。一坨新鲜粪便,就可以将大熊猫的年龄、性别、亲缘关系、种群等秘密一一解开。通过大熊猫粪便形状大小、咬节长短和消化程度,研究人员可以获得关于大熊猫年龄、性别等信息。

看点二:水墨长卷呈现别样

展览现场,一个宽屏LED屏幕显得有些亮眼。在这张屏幕上,将展出水墨长卷《生生不息》。这幅画的原作长106米,高0.68米,163只形态各异的大熊猫栩栩如生,悠然自得。画面从雅安宝兴县夹金山走笔,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走廊一路向东,至九寨沟收尾,途经四川30多个风景区。为了创作这幅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童昌信耗时7年,

"长卷的完成意在呼吁人们爱护大熊猫,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和谐共荣。"童昌信将大熊猫称为"滚动的太极图",寓意大熊猫在天府之国生生不息,也表达四川人豁达的生命意境。

本次展览节选其中的雅安宝兴县、雅安碧峰峡、乐山、成都市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九寨沟等场景。展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原作中的熊猫将在LED屏中"动起来","它们会朝你招手、点头。"

虽然是节选内容,但观众也可以从中一窥原作的震撼。记者看到,《生生不息》里的九寨沟,清沏的海子、飞泉叠瀑、雪山彩林、七只飞鸟、三只熊猫融为一体,集聚了大自然中的所有元素,即使是水墨画,四川的美景、熊猫的灵性,都跃然纸上。

看点三:创意点亮大熊猫

如今,大熊猫是一个"国际范儿"的文化符号,从交通工具到商业空间,从艺术设计到娱乐生活,举目四望随处可见大熊猫的可爱形象。大熊猫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艺术创作的创新又赋予大熊猫多彩的文化内涵。

在展览的最后一单元,"我们在这里生活",从大熊猫文化创意角度,展示四川人生活中有关大熊猫的艺术表达、非遗作品和设计灵感。

此前,川报观察发起的"非一般的大熊猫"全球少儿绘画大赛,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少儿绘画,此次展出的部分少儿画作,是从上千幅作品中优中选优。孩子眼中的大熊猫不是黑白的,是五彩的,既有本地特色,又有国际视野。比如,8岁的梅思琦,将五颜六色的熊猫画像和竹子填充在"蜀"字的每一笔画里;8岁的张芯嘉,在熊猫头像中,画满了各国国旗……

除了孩子们充满童趣的表达,当大熊猫遇上非遗,如此碰撞,让大熊猫的"川味儿"十足。

《滚灯》,是川剧经典剧目,彩绘大熊猫《滚灯》选取了川剧丑角面部最具特色"豆腐块"造型,用滚灯角色道具煤油灯以及肚兜角色装饰大熊猫,将夸张的戏剧元素融入其中,让作品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彩绘大熊猫《彝娃》中的服饰,选取传统彝族服饰和织品中的纹样图案,让敦厚的大熊猫看上去像彝族同胞一样能歌善舞。

此外,大熊猫还融入到剪纸、竹编、葫芦烙画中,经手艺人们的一双双巧手,让这些"诞生在四川"的大熊猫活灵活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