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馆街遗址。
繁华春熙唐宋时即门庭若市
老子《道德经》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
江南馆街唐宋时期街坊遗址的发掘,让人恍然大悟,早在唐宋时,成都“打call”胜地之一的春熙路,就已经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2007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香港九龙仓集团国际金融中心项目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对紧邻红星路步行街这一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地块进行文物勘探工作,不想触摸到了唐宋时期成都繁华的商业街。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研究三部负责人谢涛,曾经主持江南馆街遗址现场发掘。他向封面新闻记者回忆说,2007年考古发掘的时候,春熙路的地价大约是9000万/亩,是当年名副其实的“地王”。
这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唐宋时期房址22座、铺砖路4条、泥土支路4条、大小排水渠16条,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瓷器、陶器、骨器、石雕、钱币等文物标本,是四川在唐宋时期文化遗存中遗迹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遗存。
城市规划从"日"字变"回“字
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从晚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南宋早中期,属于富春坊一带的商业中心。
“这处遗址,充分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已具有很高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谢涛说,这些主次街道、房屋、城市下水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当时设计者超前的规划意识。
唐代末期高骈扩筑罗城,使成都城从原来东西(大城、少城)并列的“日”字形,向内城外郭的“回”字形转变,江南馆街遗址唐代晚期街坊正是这一时期规划设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