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冀语】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2021-03-11 19:17:41来源:河北新闻联播编辑:牛霄

"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将"补齐民生短板"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打好的"六场硬仗"之一,连续三年实施20项民生工程,夯实民生之本。"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北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如何持续发力,让政府的"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我省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视频

 

 

 

3月8日晚,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北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一份亮眼的民生成绩单,处处透射着暖心的民生温度。

 

 

 

 

从2018年开始,我省连续三年实行20项民生工程。涉及住房、就业、交通、卫生、教育等方方面面。去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7367.9亿元,增长了9.7%,城镇新增就业85.9万人,棚户区改造新开工6.01万套,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941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7所,农村公路新(改)建6500公里。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健全"两站三中心"服务管理网络,累计帮助3839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 刘贵芳:

一系列有效增进人民福祉的具体措施、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站在"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上,代表委员们认为,河北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 劭利民:

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运用各种"政策包"稳就业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 刘莉沙:

突出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权益,优服务、强培训、防风险、兜底线,夯实民生之本。

 

全国人大代表 温秀玲:

构建覆盖全省、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推进共建共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需要持续强化宗旨意识,代表们认为,一定要全面思考深入谋划,聚焦群众需求,科学编排项目。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实干托起民生,用奋斗成就关爱。

 

 

全国人大代表 陈凤珍:

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民生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热门文章:

 

  • 【直通两会】河北省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等 王东峰许勤等发言

  • 【直通两会】河北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 【直通两会】京津冀三地代表委员共话协同发展

  • 【两会冀语】创新驱动:从3张来自2亿公里外的照片说起

  • 【河北代表委员议国是】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 全国两会 冀时播报

     

     

来源:河北新闻联播
记者:张雪霏、孙玉伟
编辑:王静毅、刘兆敏
主编:马文斌、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