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潜江4月4日消息(记者张迪)凉爽夏夜,三五好友,高挽衣袖,双手抢虾......近年来,随着夜宵文化的持续发展,“夜宵一哥”小龙虾以其较为亲民的价格与独特的风味风靡全国。小龙虾的美味人尽皆知,但你可能不知道,食客每吃掉的10只小龙虾中有5只产自湖北,而其中3只便产自潜江。
4月3日,“疫后重振看湖北”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走进湖北潜江,先后参观位于潜江市后湖区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与熊口镇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近距离了解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及“虾稻共作”的小龙虾生态高效养殖情况。
图为: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于万亩虾稻共作基地中探究“网红”美食小龙虾从入侵生物到“致富法宝”的蜕变之路。“‘虾稻共作’模式下每年可以收一季水稻,两季龙虾,极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与农民收益,随着近年来小龙虾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小龙虾从人见人厌的庄稼害虫变为了村民致富的‘掌中宝’,目前赵脑村靠养殖小龙虾已实现了村民整体脱贫致富”,赵脑村村支书、“绿途虾稻共作”合作社理事长赵常洪说。他表示,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对小龙虾产业有一定的影响,但虾农们通过提前育苗、虾苗分养等方式逐步实现了从“大养虾”到“养大虾”模式的转变。通过养殖高规格、优品质的“大虾”,不仅有效规避了由于疫情原因导致的小龙虾滞销,更提高了单亩龙虾养殖的产值。
据了解,目前潜江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2020年虾—稻产业产业链综合产值已达520亿元,极大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下一步,潜江将持续推进龙虾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千亿元产值的虾—稻特色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