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4月23日,麻城市民王宏、管小乐、颜鹂萱三代人,在龟峰山景区唱响大别山老区人民耳熟能详的《映山红》。
“革命时期,《映山红》代表了大别山老区人民盼着红军解放老区。后来,‘盼着红军来’是盼着铁路早点修到家乡,打开贫穷的大门。现在,铁路到了家门口,杜鹃花赏花游、红色旅游等兴起,山乡跟着发生巨变。”王宏欣喜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4月22日至24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活动采访团,沿着京九铁路、合武铁路,走进鄂豫皖交界的湖北麻城、红安和河南新县等大别山革命老区,追寻红色足迹,感受铁路带来的可喜变化,探寻铁路助力乡村振兴的“密码”。
走在大别山“红色第一街”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游客熙熙攘攘。这里至今保存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区银行、苏维埃经济公社、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药局、七里坪工会等旧址,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合武高铁开通后,‘红安绣活’‘红安大布坊’绣鞋底、织布等传统工艺和地方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长胜街党史讲解员秦紫依喜谈老区新变化:每年有大批来自武汉、南京、合肥、上海等地的旅客专乘坐高铁慕名而来,寻访将军足迹,学习红安精神。“旅游兴起后,不少外出打工者纷纷回乡创业咧。”
据武铁统计,乘坐动车的游客占总量的10%。2020年,红安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看异花、游奇峰、观云海、吃吊锅。位于麻城北站、金寨站之间的麻城市长岭关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名副其实“富裕村”。5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旅游,成立村级旅游合作社,累计接待游客20万,村集体年收入达百万元,村民累计增收近百万元。”说起好日子,长岭关村支书熊得平十分得意。
长岭关村是历史名关、兵家要塞,千亩原生态杜鹃花海和紫藤花海等景观资源,因交通闭塞“养在深闺无人识”,村民外出务工也十分不便。“‘复兴号’开进麻城,游客来了,带动村里脱贫了,现在正在迈向乡村振兴。”熊得平信心满满。
据介绍,麻城是我省率先进入动车时代的县市,如今已成为鄂东最大枢纽,其100万亩杜鹃花海吸引数百万游客。
坐着8832次慢火车,一路晃晃悠悠来到了河南新县,列车长姜建鹏打开了话匣子:“为方便老区人民出行求学、务工等,武铁开行了麻城至九江、麻城至淮滨、信阳至固始三趟公益‘慢火车’。”公益“慢火车”两站最低票价1元,全程仅十几元,多年未涨价,列车已穿行大别山25年,服务老区人民外出探亲、求学、经商、务工。
截至目前,仅麻城、红安等地有上百趟列车停靠,已累计为革命老区发送旅客1072.2万人次。红安、麻城乘坐动车到武汉只需三四十分钟,还与合肥、南京、杭州、宁波、上海、广州、成都、成都、天津、沈阳等全国60多个大中小城市相连。铁路已成为一道桥梁,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宋英辉 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