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大连,青山萦翠,碧海流云。矗立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六〇研究所院内的汉白玉纪念碑,时时把人们的思绪带回那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2018年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过境大连,狂风裹挟着巨浪,猛烈地冲击着某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千钧一发之际,七六〇所12位勇士无畏逆行,以血肉之躯与风浪搏击,拼死守护平台,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同志更是献出宝贵生命,谱写了一曲忠诚担当、许党报国的英雄赞歌。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时代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对黄群等三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追授三人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宣传部授予原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
当天上午9时30分,海边出现了罕见的狂风暴雨。海浪不断拍打、撞击着停泊在码头的试验平台,掀起的水柱高达四五十米,直接越过岸边值班楼楼顶,拍在楼后的山上。
“首部缆绳吃紧”“2号缆绳双系缆柱断裂”“1号系缆柱断裂”……平台保障人员不断传来报告。尽管前期做了充分准备,但海况显然远超预期。10时20分,平台上8根系缆桩已有4根断裂。当时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不仅可能造成平台倾覆、毁损,更会危及平台上4名值守人员的生命。
是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岸上值班室的七六〇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黄群,试验平台负责人宋月才,机电负责人姜开斌等12人,很默契地穿上救生衣,带上备用缆绳,毫不犹豫向着300米外的试验平台冲去。
天、地、海一片混沌,12名勇士在码头上的行进异常艰难。他们还不知道,此时黄海北部局部阵风已达13级。
“浪打在身上,像刀割一样疼痛,眼睁不开,气也喘不过来。”七六〇所规划处副处长孙逊说,他们拽着手腕粗的缆绳携手行进,途中不断被巨浪拍倒,又不断爬起来继续前行。监控录像显示,最后百米的路程,他们艰难行走了近10分钟。
正当平台趋于稳定时,意外发生了——巨浪突然袭来,瞬间将码头最边沿的黄群、姜开斌卷入海中。其余人和平台值守人员立即抛绳施救,但接踵而至的巨浪又将4名同志卷入海中。
各方紧急施援,4人先后被救起,而黄群、姜开斌和撤离时断后落水的宋月才,壮烈牺牲。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51岁的抗灾抢险带头人黄群,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牺牲的5天前,他在崭新的笔记本上工整地写下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1985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船舶工程专业的黄群,毕业后就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原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从事舰船科研工作,像钉子一样一“钉”就是近30年。他爱钻研业务,很快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总体主任设计师,深受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的赏识。
“质量管理只有0和100,没有98、99”是黄群常说的一句话。2017年调任七六〇所副所长后,他狠抓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使七六〇所在集团公司质量考核中位居前列。
七一九所的老同事们回忆,黄群出差本可以乘坐高铁一等座,但每次都选择二等座,周末空出时间总是穿着一双破旧运动鞋,骑着自行车去买菜。听闻噩耗,同事们都惋惜不已。
61岁的宋月才是试验平台负责人,曾在海军部队担任过舰艇负责人,自己的微信都起名叫“老船长”。退休后,他谢绝民营企业高薪聘请,接受了试验平台建设的重任。
“‘老船长’早把平台当成自己的孩子,面对平台随时可能倾覆、毁损的巨大危险,让别人先撤、自己断后,不愿离开。”亲历抗灾抢险的李克忠说,只会用两个手指在电脑上打字的“老船长”,硬是用“二指禅”敲出了几十万字的试验平台教材。
62岁的姜开斌转业多年,退休之后仍以一名“老兵”的热忱和执着参与试验平台工作。“年幼时,爸爸最爱教我唱的歌是《大海啊故乡》。我做梦也不会想到,30年后,最爱我的爸爸会在大海中永生。”姜开斌的女儿姜微回忆着父亲的点点滴滴。
“生死关头,如果我们忘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誓言,也许就不会义无反顾冲进风浪;如果没有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也许就会在恐惧中退缩;如果心中没有兴装强军、兴船报国的神圣使命,也许就不会那么坚强。”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成员、规划处副处长孙逊说。
时光飞逝,但英雄的精神已经化作航标,引领七六〇所干部职工拼搏奉献,并在这里赓续传承,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该所正在开展“学英雄 勇担当 践行动 促发展”主题活动,同事们说,三位战友献出了生命,努力工作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姜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