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聆听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讲述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之一,红色封面的是1920年8月的首版,当时仅发行了10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而书名竟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于是9月再版,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加印也是1000册,封面改为蓝色。
中共一大纪念馆珍藏的蓝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上,有一枚长方形的印章。这本书的主人名叫张静泉,又名“人亚”。他1921年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加入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21名工人党员之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严重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张人亚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学习后保留下的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报的安危。他考虑再三,决定冒一次险,将一批文件和书报从上海秘密送回宁波老家,交托给一直支持他革命工作的父亲代为秘藏。从此,老人守着这份秘密,独自默默地等待儿子回来。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但依然没有张人亚的音讯,老人便要三儿子张静茂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寻人启事,过了几个月仍然没有音讯,原来张静泉同志已经在瑞金担任出版局局长的过程之中,积劳成疾因病离世。老人将藏书报的秘密告诉了三儿子,又小心地取出那些文件、书刊,与挂在老人卧室的“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上的合影照片,让张静茂一起带到上海,交给了人民政府。为了纪念兄长张静泉和他父亲的这一事迹,张静茂在捐献的书报封面上加盖了“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字样的长方形印记。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向人们默默讲述着那段革命岁月,也纪念着那些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可敬的人,成为革命信仰传承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