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泱泱文脉与日月同辉——写在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之际

2022-08-08 12:58:27来源:光明日报编辑:覃贻花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口。    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一座赓续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一方集纳先贤智慧的浩瀚海洋,一个熠熠闪光的文化坐标,一架文明互鉴的宏伟桥梁——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了!

这个工程,注定彪炳史册,泽被后世,万代流芳!

瞧,背靠燕山、俯瞰京华的中央总馆;南倚秦岭、北望渭川的西安分馆;坐拥良渚、放怀江南的杭州分馆;紧傍凤凰、臂挽流溪的广州分馆,同时拉开文化巨幕。

“一总三分”,缥囊历代吉光片羽,缃帙四方雪泥鸿爪,巍巍大成,共同铸就文化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

一句无声的昭告“响彻”世人耳畔:

斯文在兹!

这项传世工程,护文明之火种:它让绰立的书楼不再惧怕天灾、脆薄的纸页不再畏怯战火、珍贵的文物不再担忧流光;

这项传世工程,传永续之文脉:它纳历代智识、融古今之美、取山水灵韵、见天地大道,其覆帱之广、载物之博,世所罕见;

这项传世工程,振时代之精神:它蓄天下典籍、汇九州精华,使文化之树葳蕤常青,让灿烂文明焕发新生!

千古文脉一华章!

赓续千年,何其有幸;

传以万世,何等荣光!

升平刊典,盛世藏书

收天下典籍、彰千古文盛,历朝历代莫不孜孜以求。但是,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钩深摘隐、排纂成帙,多少朝代因国力不济,中途铩羽;

在跌宕起伏的历史中赓薪续火、披沙拣金,多少传承因为兵燹战乱,被迫中断;

在熙来攘往的市井中大海捞针、探寻遗珠,多少有识之士一生奔走、徒呼奈何!

是的,升平刊典,盛世藏书!惟有国强、民富、文盛兼备的社会,才能成就这样的惊世伟业,惟有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才会诞生这样的不朽华章!

惟有在新时代,才有这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气魄。

浩浩青史,一代代中华儿女耒耜稼穑、耕海牧渔、黉舍论道、黄卷探幽,于栉风沐雨中探宇宙之妙、于幽暗熹微里传智慧薪火,方才铸就了一方土地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一个民族自强弘毅的性格。

当文化根本性意义伴随历史前行而越发彰显,怎么传承,如何光大?

新时代的中国给出深邃的回答!

它就是,筑牢“根与魂”。

从阐明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文化、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继承文化、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广度普及文化,开启了涵养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宏大实践!也形成了实现中华文明载体永久安全保藏、打造国家版本资源总库的战略部署!

它就是,浚通“古与今”。

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的提出,到“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视野的拓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提供了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遵循,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连成一脉活水、滋养时代精神。有这样的思想指引,才有国家版本馆“揽山河之壮美、瞰古今之文耀”的场馆建设,“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内容建设,“传先哲之神蕴、启后学之精思”的展览规划!

它就是,连接“中与外”。

从“多彩、平等、包容”到“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极大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时代内涵、世界意义,让中华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融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正因如此,国家版本馆的定位,不仅是将中华先贤的珍贵成果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也是推动世界文明瑰宝中外交流、互取优长,不仅是打造中华文化种子工程,也是为世界读懂中国推开文化之窗!

源头既清,江河自阔。

我们的文化,曾经铭刻于青铜、誊录于丝帛、书写于简牍、印刷于纸张,今天都“聚珍”于国家版本馆;我们的文化,曾化作建筑中的神韵、典籍中的沉思、书画中的情致、园林中的匠心,今天都在这里一一呈现。

万古江河,为何能汇聚于我们这代人的眼前?

是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的历史担当,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魄力,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的世界眼光。正因为如此,成就了我们这代人的幸运,开启了新时代这座传世殿堂!

惟有在新时代,才有这种“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的基础。

“乱世藏金、盛世藏书”,这句看似直白的话,是多少先贤躬耦胼胝、蹈世践行总结出的铁律。的确,曾有多少典籍颠沛流离于动荡和离乱的时代——

《永乐大典》,三千余人编修、两万余卷巨著。结果,却在历史的烟尘中遭遇火灾、战乱、盗匪……正本失踪,副本十不存一,徒留悲愤在士子的眉宇间。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河汉灿烂、七楼藏书蔚为大观。然而庋置各阁不久,清王朝就步入了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文宗阁被英军焚烧;文汇阁毁于铁蹄;文源阁藏书则与圆明园一同化为灰烬……

为维系濒临断绝的中华文脉,多少有识之士,毁家纾难,甚至以命相搏——

清末兵燹,难以想象,汇聚着多少士子心血的《四库全书》,竟沦为包油条的废纸!为收购遗册,杭州“书痴”丁氏兄弟,辗转七年,散尽家财。

抗战爆发,日寇兵临城下,这套书再次陷入险境。为了抢救这套文化瑰宝,两位具有家国情怀的文化人,坚定地将手握在一起——闻知浙大西迁,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找到浙大校长竺可桢,恳求利用浙大迁校的卡车,抢救文澜阁的库书。忍痛丢下了学校本就不多的家当,这批库书穿越江南六省,行程数千公里,终于在贵阳一个名叫“地母洞”的洞穴里,躲过了劫难!

一部《四库全书》的命运,几乎就是近代中国的命运!

“藏书”为何只能和“盛世”相连?远眺历史、回观此刻,更能感受到这个“为什么”的震撼!

这需要海晏河清的环境来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以历史性跨越震撼世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何其痛哉!曾经,天一阁藏书辗转战火、海源阁藏书毁于匪劫、皕宋楼藏书整批流徙海外。今天,金瓯无恙、四海升平,俯瞰“一总三分”气象、亲历“瀚济润沁”诞生、见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理想的真正实现,又何其幸哉!

这需要凝神聚魂的力量来引领。

从建筑选址到施工,专家云集、百工荟萃;从版本征集到馆藏,上下同欲、全国联动。再不用藏书家以一己之力奔走呼号,再不见为精神史“提供一个小小的栖脚处”的无奈渴盼,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党的领导下的全国一盘棋,是一呼百应、勠力同心的壮阔场面,是数十个领域协作、上百项任务并进、数万人队伍施工、千余万版本入库的盛大景象!

这需要蒸蒸日上的国力来托举。

泱泱中华、巍巍殿堂、皇皇馆厦!这背后,是“神舟”问天、“蛟龙”深潜、“嫦娥”落月、“祝融”升空;这背后,是港珠澳大桥纵贯湾区、中缅铁路连山接海、大兴国际机场首都振翼;这背后,是世界上最快的铁路、最长的桥梁、最繁忙的港口、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是啊,只有这样的国力,才能托举起规模如此浩大、设计如此复杂、标准如此尖端的大国工程!

曾经,“盛世藏书、一页宋版一两金,乱世离散、论斤估价化纸浆”;今天,百世阙文、千载遗韵,都安稳地放置在了文化殿堂。

治定功成,礼乐乃兴。诚哉斯言!

惟有在新时代,才有这种“贞百虑于一致、驱万途于同归”的能力。

从石室金匮到寺院藏书、从官立书院到私家书楼,藏书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种独特方式,几经更替,几经嬗变。但这样的力量,怎么能穷尽沧海遗珍?唐代巅峰时期的官方藏书也不过七八万卷;这样的力量,如何传播文化薪火?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珍罕而陌生”。

怎么建才能永久保藏,如何藏才能传之后世?这些追问了千年的问题,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下才有答案,只有靠新时代卓越高效的组织动员力才能达成!

项目建设,我们贞百虑于一致。建筑专家、历史学家、展陈专家、雕塑家、艺术家、工艺大师各领域顶尖专家会聚一堂,以最高安全标准精益求精、按最优艺术设计千锤百炼、向最大文化效果攻坚克难,历经三年殚精竭虑,才有今天形神俱佳、文质兼美、意境相融的整体性效果,才有今天“一总三分”所展示的大国气象、汉唐雄风、江南风韵和岭南新韵!

版本征集,我们驱万途于同归。版本征集入藏和版本摸底普查一体推进,形成条目清楚的中华版本资源总账;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都被纳入保藏范围、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透彻了解和盘活我们的文明家底。登山采玉、入海采珠,最终铸就了赓续民族文脉、反映时代气象的版本高地!

历代兴藏,然而,谁能想象出今天这样的景象——

经典,仅《共产党宣言》就囊括了300多个版本,来自不同国度、使用不同语言,烙印着共同的理想;

书法,仅苏轼作品就收录行书、草书、楷书诗文、信札60余篇,《西楼苏帖》堪称海内孤品;

迭经战乱,原本七阁的《四库全书》损毁一半,留存至今的有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的一部分。而今,这四套《四库全书》的真本和仿真本同聚在国家版本馆总馆文翰阁,这是《四库全书》抄写完成后的历史首次相聚,渊溯津澜,最终在文瀚合璧!

……

是的,当这四座标志性的文化殿堂向我们敞开大门,当源远流长的文化巨流奔腾在我们眼前,当升平盛世具象化为这熠熠生辉的文化盛景,今天的中国人怎能不自信、怎能不笃定:

这么悠久的历史正汇成宽阔浩汤的江河,这么庞大的人群正凝聚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因为,这么广阔的土地始终薪火传承!

同力协契,汇流成海

文瀚、文济、文润、文沁!

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命名,在无形中穿起史册间流淌的文化江河。

名字,传承历史传统、代表人文渊薮、象征以水辟火。同时,它们还暗示着这座传世工程不凡的诞生历程:

多少团队攻坚克难,才能完成采天地精华、见山水灵韵的场馆建设;

多少领域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纳历代智识、融古今之美的版本收藏;

多少专家殚精竭虑,才能达成传千古文脉、铸时代精神的大展设计!

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任务、如此海量的版本征集、如此严格的建设标准,设计与建设者们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创造了史上罕有的盛事!

这座传世工程,是设计者和建设者历史担当的见证!

如何选址、如何规划、如何建设?打造一座标识性的文化殿堂,从铺开图纸的一刻开始,每一个选择都将被写入历史。

这里要达成中华文化种子永久保藏的目标:实现保藏之安全、规划之严密、建筑之典雅、园林之精妙;

这里要传递中华民族最鲜活的情感:彩笺尺素的缠绵、乘风破浪的逸兴、海纳百川的胸襟、青天揽月的壮思;

这里要展现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世界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治世之道,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生哲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进精神……

何其高妙的要求!然而,又是何其光荣的使命!

为历史负责,设计者和建设者们不断推敲选址。最终,总分馆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依山就势、傍水而栖,彰显山水交融、露隐相间、馆园结合的特质;“一总三分”分别聚焦大国气象、汉唐雄风、江南风韵、岭南新韵,凸显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源远流长。

为历史负责,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反复优化设计。各领域顶尖专家会聚一堂,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主旨,力求充分把握山水、古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实现文化性、传承性、时代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引入新时代的风采华章。

为历史负责,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倾注内容建设。按照全面覆盖、门类齐全、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多渠道征集,入藏版本最终达到数千万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各类出版物版本、印刷版本、特殊版本、数字版本和外国版本被重点典藏,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十大类版本资源均纳入保藏!

经历一千多个昼夜,一座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始成大器;依靠千百人合作,承担国家版本典藏、展示、研究、交流职责的大国工程最终落成!

如殿堂般典雅庄重、如礼器般谦逊仁和、如书简般古朴雅正,温度、湿度、风量达到最高标准,书法、绘画、篆刻神韵融入建筑设计——这,就是我们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成果;

气象恢弘的新高地、传承文明的新标识、彰显中国精神的新阵地、展示中国形象的新窗口——这,就是我们向历史交出的答卷!

这座传世工程,是设计者和建设者奋斗精神的见证!

这是最精妙的设计:融合山水、连接古今、统一自然与人文,经得起世界视野观察、历史长焦检验。

这是最复杂的施工:统筹把握高质与高效、经济与环保、进度与安全,面对过各种艰难复杂的情况。

回到建设现场,当这些高标准还原为数百个具体的攻关点,每一点进步,都建立在各个团队智慧和心血的基础上——

为了使场馆外立面达到最佳效果,工地现场做了多次1∶1的实体样板段研究比较;

为了寻找合适的建筑材料和加工工艺,设计团队曾跋山涉水,远赴四川、福建、山东、河北等地实地考察;

为了实现在复杂山地中打通“U”字形洞库,为了在数十米的地势高差中建设场馆,为了实现安全环保爆破,施工队伍挑战了无数“第一次”、克服了一切“不可能”!

有资深专家现场勘察文瀚阁中央总馆工地后感慨:“从业30年,掘进过近百条隧道,施工条件如此复杂,质量要求如此高的,这还是第一个!”

但是,所谓传世工程,不就是指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第一个”吗?!

的确,正是靠这种创造第一的奋斗,我们达成了“藏之名山”的目标。

文济阁矗立圭峰山下,南向秦岭、北向渭川,成就独具特色的中华版本资源集聚中心、西部区域中心;文润阁静卧良渚古城之侧,立足浙江、辐射长三角,弘扬版本文化;文沁阁掩映流溪河畔,形成礼乐相成的山水建筑格局、打造南粤大地的中华文化殿堂。三座分馆皆成为当地文化地标性建筑,在中华大地上与中央总馆遥相呼应、南北相连!

的确,正是靠这种创造第一的奋斗,我们夯实了“传之后世”的底气。

从周之藏舍、秦之石室,到汉代天禄阁、唐代弘文馆,再到宋代崇文院、明代文渊阁、清代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但中华文脉无数次履险。今天,国家版本馆不但以宏富馆藏打造了赓续民族文脉的版本高地,更以宏大的规模、过硬的条件创造了版本保藏史上的新高度,不负党中央从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高度上的战略部署,不负将中华文明种子传之后世的文化嘱托!

今天,每一位中国人都可以在这座殿堂“登堂入室”,一窥文明堂奥,如果它的风华震撼了你我,不要忘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砖一瓦背后,是我们珍视版本、珍视文明的品格;一棱一角背后,是我们追求文脉绵延、文润中国的探索!

这座传世工程,是设计者和建设者文化使命的见证!

一代藏书数此馆。它为传承历史而来,展现中华文化从涓涓溪流到滔滔江河的壮阔历程;它为记录时代而来,呈现党的百年辉煌、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新时代的成功密码。

建设好,更要展示好;藏之名山,更要传之千载、泽被人民!

历史上,多少程门立雪、负薪挂角的学人为了看一页书费尽周折、遍尝艰辛:东汉思想家王充,家贫无书,只能游走于洛阳书肆,阅所卖书,偷偷诵记;明朝大儒宋濂,自小家贫,只能借书抄录,为了如期借还,即使天寒地冻、笔砚结冰,手指不可屈伸,都不敢丝毫懈怠……

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登上这座万卷之藏的文化殿堂!亲炙珍贵罕见的版本资源、亲证“版本里的中国”之荡气回肠!

我们得以在这里沐浴真理之光。

来自全球各语种共计300多个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聚珍”一处;《论持久战》等经典篇章呈现眼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论“三个代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文献一一在列;不同语种、上百个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彰显着全球对中国发展道路的高度关注与探寻热情。这里有最鲜活的中国故事,有最智慧的中国方案,有最震撼的中国精神,有“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的深刻答案!

我们得以在这里感受文明悠长。

元刻明修本《孟子》、明刻本《老子道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探讨天人之辩、名实之辩、知行之辩、人性善恶之辩,彰显中国哲学之智慧;明刻本《楚辞》《国语》、清刻本《三国演义》《红楼梦》,传递中国文学之博大。从贾湖龟甲、良渚黑陶、青铜方鼎一直走到聚首的《四库全书》,陶器、玉器、青铜、简牍、丝帛、纸张、绘画、雕塑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四个字:生生不息!

我们得以在这里见证时代伟业。

走进国家版本馆的布展,就如同走进一本动态的当代史。从《天演论》手稿到《新青年》专号;从《西行漫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到《十八洞村脱贫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等——版本叠拼成卷,是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伟大求索;文字缀句成篇,是中华民族不可逆转的复兴历程!

塑造国家的,是精神史。

凝聚人心的,是根与魂。

在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发展大势的交汇点上,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正在追本溯源,前瞻未来;十四亿大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锻造共同理想、锤炼时代精神!

今天,这壮阔历史熔铸于传世工程,向我们每个人发出呼唤:

强文化自信、怀历史定力,顺时代潮流、见海阔天高!

赓续千年,传以万世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一条文脉,贯穿民族的根与魂,凝聚国家的志与梦,镌刻人民的情与神。

中华文脉何处寻?在远古遗存的一陶一瓦间,在悠悠典籍的一纸一页里,在黎黎生民的一字一句中。

这些不朽的文墨传奇、悠远的文明声音、恒久的文化印记,穿越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交汇在新中国,激荡在新时代。

最终,呈现于眼前这座旷古未有的文化殿堂!

文脉长、文气足、文治隆。

国家版本馆,不止筑就了一项传世工程,更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留下了一座煌煌丰碑!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明的火种,在历史的风烟中,有时,是那样的脆弱。

回望人类史,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相继在战火中焚毁、在饥馑中散失、在疾疫中消亡,只留下无数的遗憾、哀叹、谜团……在零星遗留的残垣断壁上刻下岁月的沧桑。

唯一绵延不断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是全世界最深厚、最独特、最源远流长的一条文脉。

这条文脉,是文王拘、仲尼厄、左丘失明、孙子膑脚……无数圣贤述往思来、呕心沥血,用汗与泪浇灌出来的。

这条文脉,是汉代读书人陈汤高呼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宋代忠烈文天祥豪言“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清代将领邓世昌怒吼“撞沉吉野”……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以死报国,用血与火交织炼就的。

这条文脉,是梁启超呼唤“少年之中国”,李大钊谋求“庶民的胜利”,方志敏梦想“可爱的中国”……无数爱国先驱、革命先烈救亡图存、开辟新局,用生与死大写而成的。

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文脉,是每个民族披肝沥胆守护的生死线。

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普鲁士可以禁止一个小镇的法语课,却无法禁止学生们烙刻在心中的那句“法兰西万岁!”

同样,西方列强可以强推宗教政策,组建所谓的“中华教育会”,但只要有“血荐轩辕”的气概在,中华民族就能铺石以开大道;侵华日寇强制日语教育,渗透“皇国观念”,但只要有救亡图存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就能培林以挽狂澜!

今天,守护文脉,历史性地肩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国家版本馆,是守护中华文明火种的“安全库”——

建设一个永久安全的国家藏书机构,历朝历代都曾有过这样的雄心。然而,在这样一个浩大纷繁的工程面前,即便皇家贵胄,即便倾尽国力,也只能望而却步,喟然长叹!

唐之藏书,以开元时期最盛,一度开创“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全书”的盛景。然结果呢?短短二十年,就徒留“乱离以来,编帙散佚,幸而存者,百无二三”的衰景。

宋太宗建崇文院,收天下图籍,常常“亲临观书”。不幸的是,不久后的一场大火延及崇文、秘阁,“书多煨烬,其仅存者,迁于右掖门外,谓之崇文外院”。

……

的的确确,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才能实现这样的宏图伟业。抵御各类灾害和战争的攻击、总分馆相互备份、异地保藏,三个分馆分设异地灾备中心……国家版本馆确保中华版本资源永久安全保藏,让文化典籍“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创下人类版本保藏史上的新高度。

国家版本馆,是集古今文化之大成的“资源库”——

中华民族人文历史积淀丰厚,版本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脉绵延不断,华夏大地俊采星驰。单独以“版本”一词来命名一个机构,这在历史上还是首创。

这是一个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收藏机构,将古今中外所有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资源尽收馆中。从陶石兽骨到金属竹木,从实物的纸张到虚拟的数字,版本的载体千变万化、缤纷多样,无不承载着知识与思想,无不延续着古老文明。

国家版本馆,是涵育中华文明进化的“基因库”——

中国国家版本馆的馆藏,其种类之丰富、数量之繁多、时间及地域跨度之广,世所罕见。

藏什么?全面覆盖、体现特色。

藏多少?类聚得体,多寡适均。

怎么征?放眼四海,广征博取。

怎么藏?目以类分,类以部统。

这是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编码”,这是学术的进步、文化的创新、文明的升华、国力的彰显。

千秋写印、华夏有章。这一浩大文化工程,必将与华夏灿烂文明同耀、与祖国壮丽山河同辉!

文化,一旦失去了传承,就失去了生命力。

文脉绵延,方能烛照前路;文运昌隆,才可细照笃行。在传承文明“金种子”的“库房”里,浩瀚的中华版本资源被细心呵护、用心瞻礼、泽被后世,照亮中华民族的美好前程。

考镜源流,丈量着文明的长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新时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向历史传统沉潜,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另一方面向时代精神开掘,形成创新发展之势;一方面彰显民族文化主体性,呵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另一方面投入世界文明大潮,在多种文化互鉴中博采众长。中华文脉传承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国家版本馆,就是新时代隆隆文治的映照。

从《山海经全图》、吴越国时期刊刻的《雷峰塔经》,到明清各种刻本,再到革命年代各语种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历史的深度、文明的高度、地理的广度,在这里倾情交汇,激荡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不朽奇迹。

无论是征集散落古籍还是修复残存版本,无论是修复珍椠善本,还是回归海外珍本,国家版本馆苦心孤诣地担负起“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天职,让珍贵古籍、文明版本汇集入库、妥存善管、世代相传。

天下公藏,延伸了文明的广度——

“藏”是为了“传”,让祖先传给我们的文化星火,发出更璀璨的光焰。

不论是汉代的天禄阁还是唐代的弘文馆,都不过是皇家私库,一般学者绝难触及一笔一砚;不论是明代的天一阁还是清代的玉海楼,都是豪门家藏,普通百姓更是无法窥及一书一页。

当古代的专藏机构绵亘千年进化为新时代的国家版本馆,中国传统藏书文化中的“一家私藏”也升华为馈飨全国人民的“天下公藏”。

建设数据平台、举办专题展览、策划普及栏目……在典藏、展示、研究、交流中,国家版本馆,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沉睡在库房里的版本活起来。

告往知来,挖掘着文明的深度——

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当代中国所经历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历史的再版,也不是他国的翻版,而是一种创造性、深刻性、史诗性变革。

载道纪事、益人神智。国家版本馆征集典藏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各类版本,正是为了“知将”“明近”。让钟鼎千秋的文化工程,成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思想工程。

在传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国家版本馆不独代表了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彰显了一个民族绵延生息的内在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培文化沃土,树文明壮苗,我们责无旁贷。惟有风润雨沛,土沃苗壮,中华文明才能以灿烂光焰照耀伟大复兴征程,中华民族才能以蓬勃之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版本馆,为这方沃土开拓出又一片辽阔疆域。

这是一个彰显文化自信、展现时代气度的新地标——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为时代立传,书写好、收藏好、保护好、展示好这部“未来的历史”,是国家版本馆的伟大使命和光荣任务。

从《之江新语》8个不同语种的珍贵版本到董家57本家庭账本,从手绘疫情防控思维导图到上洋村8个版本的《村规民约》……国家版本馆用一部部散发时代光芒的珍贵文献,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血肉联系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娓娓道来。

这是一个凝聚中国精神,深化中国价值的大平台——

“版本”,作为一个文明源头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推动和支撑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对民族复兴伟业来说,国家版本馆无疑是又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

从反映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到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新青年》,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图解》到《立此存照:十八洞村精准扶贫档案实录》……国家版本馆厚植中华底蕴,涵养家国情怀,讴歌民族精神,让中国人在博览群籍中眼界愈宽、在感恩自豪中心神愈凝、在团结奋斗中精神愈注。

这是一张展示国家形象、促进文明互鉴的“金名片”——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典籍,是文化交流的最佳载体。正如中华文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国家版本馆,不仅是中国的版本馆,也是世界的版本馆。它的融通中外、它的兼容并包、它的世界眼光、它的宽广胸怀,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开拓了一片思想沃土,为全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为人类文明“美美与共”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是的,这里体现了我们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高度自觉!

是的,这里表达了我们汲取先贤智慧更好走向未来的历史主动!

是的,这里满载着我们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壮志豪情!

它完成了周朝的藏舍、秦代的石室、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等典藏机构不曾完成的伟业;

它实现了《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浩瀚的编书工程不曾实现的宏愿;

它嘉惠艺林、启牖后学,它继之千年、传以万世,它连山接海、汇通中西。它不独塑造了北京燕山、西安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这些有形的文化“名山”,更彰显了党领导下的富强中国、新时代日益繁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断赓续的灿烂文明——这是人们心中的“名山”,是举世公认的“名山”,是人类社会悠久历史长河中最高拔、最挺秀、最巍峨的“名山”!

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振英声于百世——

如此事业,堪称不朽!

(作者:关铭闻 执笔人:王慧敏、刘文嘉、卢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