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1岁的徐传尧老人来说
刚刚过去的这个中秋节
是“最团圆”的一个中秋节
9月10日
中秋节
抗美援朝烈士徐晋义的儿子徐传尧
在这一天收到了父亲的画像
看着画像
老人哭了,他说:
“这是我们家庭70年来最团圆的一个中秋节。”
在徐传尧出生前55天
父亲报名参军
一直到牺牲,父子俩也没能见上一面
近日
在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
徐传尧老人终于“见到”父亲
“盼了70多年,我们终于见面了”
时间会流逝,记忆永留存
一 张张画像的交接
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投递
让那些曾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的名字“落叶归根”
林宇辉
被誉为“神笔警探”
退休后义务为烈士画像
为了弥补影像资料的不足
林宇辉只能通过大量走访获取素材
几年来,他走过十几个省份
走访了400多位烈士的见证人
还经常到偏远乡村现地寻访
接触的委托人越多
林宇辉了解到的烈士故事越多
画像是铭记,精神在传承
林宇辉说
“这件有意义的工作值得更多人来做,长期做下去。”
1953年
仅19岁的孙汝昌在抗美援朝战场牺牲
连张照片都没留下
这成为亲人们心中特别的遗憾
他的家人找到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
希望给孙汝昌画张像
以作缅怀
当家人看到画像的那一刻
异口同声说:“像,很像……”
迟到68年的“团聚”,终于实现
“画得太好了,谢谢你们!”
近日
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志愿者
绘制的周井铺村革命烈士画像
和《沂蒙革命故事儿童绘本》
送达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
当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打来感谢电话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正在为烈士画像。王 伟摄
据悉
自2021年11月起
该学院接力开展
“为百位烈士画像”
“圆梦烈属——致敬最可爱的人” 等
系列志愿活动
青年志愿者们通过查阅烈士资料、听取烈士后代描述
用手中的画笔还原烈士面貌
帮助烈士亲属与烈士“相见”
也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从历史中走来
该学院学生曾用画笔还原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
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
生前穿军装的样子
王学风的侄子王法顺说:
“我们盼了一辈子,
叔叔终于不再只是烈士证书上的一段文字简介了,
而有了更加生动的形象。”
今年6月
该学院与临沂市对接
为兰山区义堂镇周井铺村的10位烈士画像
“我参加!”“我也参加!”
一位又一位师生站出来
很快,志愿者队伍集结完毕
截至目前
该学院已组织开展10余次志愿活动
完成烈士画像52幅
受到烈士家属赞誉
见字如面,见“面”如归
画像里,英烈的眼神清澈依然
致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