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教育战线的广大师生立足各自岗位积极进取,勇于创造,立志为时代建功,为人民立业,以奋斗豪情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清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邱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2300多名2022级本科新生,讲授了本学期的第一堂思政课。激励广大清华学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成就青春梦想、贡献青春力量。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邱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要通过对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全方位学习,努力培养心怀“国之大者”、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高校师生瞄准国之所需,集智攻关、奋勇争先,取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南京大学,助力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取得多项国际科研成果的丁明德教授团队,正在向着太阳的立体观测发起新的攻关。
“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 南京大学教授 丁明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们要勇当科技创新生力军,努力做出更多的原创性的科学成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形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这个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新课标实施,劳动教育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在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每周都安排了两节劳动教育课,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 校长 张国立:孩子们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创造美好生活、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双减”的政策背景下,给了我们更多带领孩子回归教育本质的空间。我们坚信在总书记的领航下,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新疆和田墨玉县萨依巴格乡中心小学老师 李汇:作为一名支教老师,这些年我也亲身感受着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依靠的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我们会坚定不移跟党走,继续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职业教育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环节。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正和企业共建“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学院”,培养相关领域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 宋明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鼓励我们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给我们成长和成才创造了条件。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也会继续苦练本领、精益求精,为技能强国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