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3·天府兴农榜⑪丨李世洪:农技“土专家”青春无悔

2024-01-19 17:27:27来源:四川农村日报编辑:何璇

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全省18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联动,四川农村日报、川观智库问稻研究院牵头的“追光2023·天府兴农榜”推介活动启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40余年,扎根基层与广大农民交心交友的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世洪成为我们首批关注对象。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人物名片

李世洪,洪雅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40余年,扎根基层与广大农民交心交友,推动了水稻抛秧、饲草玉米、青贮玉米等高产栽培技术在当地的广泛应用。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中华农技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四川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人物故事

“转眼间,青丝变白发,已在希望的田野上奔波42年,蹉跎岁月,青春无悔。”新年前夕,李世洪在朋友圈发出如此感慨。

四十余载三农情,甘当一介“老农民”。李世洪扎根洪雅农村推广了一辈子农技,逐渐成为当地乡村出名的“李老师”“土专家”,的确是青春无悔。

◆ 手把手教农民干

当李世洪还只有十一二岁的时候,看到村里的一面墙上“1985年,全国农业要实现机械化”的大幅标语,他觉得,“好安逸哦!等我长大以后就可以应用各种现代农机具从事农业生产了!”

带着这样的憧憬,李世洪初中毕业就报考了中专,进入乐山农业学校攻读农学专业。1983年,李世洪中专毕业回到家乡洪雅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工作后的前10年,我不断接触农民,不断到田间观察、不断跟老师学习和提升。”1月17日,在柑橘基地,李世洪说:“土壤是一切作物栽培的基础。我向老师系统学习了洪雅的青衣江冲积土、紫色大土、小土黄泥、山地黄壤等4大土壤类型以及这些土壤都适宜种哪些作物、采取哪些施肥措施。1993年后,我就独立地进行农技推广了。”

李世洪带着对农业的热爱,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农民群众都亲切地称他“李老师”。他曾在一个乡镇蹲点两三个月与农民同吃同住,通常是在晚上八九点钟等农民朋友吃完饭、喂完猪、看完连续剧、有了空闲,再连夜为农民开展抛秧技术的培训。多年来,他对农民的指导做到了实操与理论相结合,一方面,他亲自下田示范,手把手指导农民整平田地、摆盘撒种、秧田管理等;另一方面,近20年来,他坚持参与当地电视台“绿色田野”栏目的制作,为农民朋友进行技术讲座。这些年,他还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在田间发现的新鲜事和不懂的农业技术问题都发在朋友圈,不仅是对朋友以指导,也是寻求专家朋友解答,进一步提高自己。

几十年来,擅长水稻、玉米农技推广的李世洪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又学习了植物的保护和栽培,组织实施了水稻抛秧、饲草玉米、青贮玉米等栽培技术在当地的引进和推广。他还触类旁通,对种植户进行茶叶、藤椒、水果、中药材等生产技术指导。

李世洪在观察果树结实情况。

◆ 壮心不已为“三农”

如今,李世洪已成为洪雅各类农业技术比较全面的“土专家”,其所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也已装了两大箱子。离退休的日子越来越近,可是他坚持从事农技推广的凌云壮志依然不已。

“干一行,爱一行,我已经离不开农技推广工作了。大家喊我‘李老师’,就是对我的认可,就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工作的动力。”李世洪说。

李世洪(中)向大家讲解农技知识。

为此,2020年开始,55岁的李世洪还干了三件大事。

一是在2020年开攻读四川农业大学函授本科,学习现代网络技术。李世洪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如果不去努力适应它,怎么能向农民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到去年,李世洪已圆满结业。

二是自愿报名援彝。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世洪受邀去指导凉山州的花椒生产,他很快发现当地存在花椒管理粗放、病虫害严重、产量和效益低下的问题。于是,2021年他自愿报名援彝,每年花3个月时间驻扎在喜德县的贺波洛乡、咯哈镇指导当地花椒产业,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当地花椒产业已经有了一定起色。

三是牵头负责洪雅县“李世洪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工作。洪雅县农业农村局以“李世洪”名字命名的推广服务站于2021年成立,旨在发挥李世洪的先锋模范作用。

“洪雅在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中,要搞出自己的特色。”李世洪告诉记者,“我要带领团队15名成员为‘天府粮仓’建设多做贡献,为业主和农户推广先进的配套集成技术和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帮助业主和农户节本增效。”

◎ 你就是那束光!“追光2023·天府兴农榜”推介活动启动

参与方式>>>

参与者可下载川观新闻客户端,点击屏幕首页的“追光2023”悬浮球,即可进入报名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