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皓月当空。10月6日,中秋佳节,全省文旅市场延续火热态势,截至当日15时,全省纳入统计的A级景区接待游客625.72万 人 次 、门 票 收 入6491.7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68%、16.95%。
从李白故里的诗词吟诵到峨眉山巅的赏月直播,从非遗市集的匠心传承到数字文创的次元碰撞,四川以“月”为媒,用一场场有温度、有创意的文旅盛宴,让传统佳节焕发时代新韵。
古韵今风交相辉映
多彩活动“点亮”中秋氛围
国庆假日恰逢中秋佳节,四川用多彩活动“点亮”中秋氛围。
中秋之夜,剑门关景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在不夜三国城的国潮舞台上,一场精心编排的《但愿人长久》主题演出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演出过程中,景区工作人员向现场游客分发了1000多个月饼,与八方来客共庆温馨团圆佳节。
而在绵阳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碑林广场,时光里嘉年华文创集市同样人气爆棚。71个文创非遗展位上,德阳竹编、凉山彝绣与江油草编等亮相,诗意绣香囊等文创产品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我们特意推出消费券和文旅体验券,游客凭券可免费游览李白故居、窦圌山等景区。”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乐山世豪广场上演着另一番热闹景象。“我心向往 乐山乐山”中秋主题活动以“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为主线,将《峨眉山月歌》的悠扬、小凉山民族服饰的绚丽与张公桥夜市的烟火气巧妙融合。来自天津的游客孙先生带着女儿体验桂花香囊缝制,他说:“原本只为大佛而来,却被这场文化盛宴圈粉,孩子玩得都不想走了。”
放眼全省,各地“月主题”活动好戏连台:成都夜游锦江项目推出双场景沉浸式体验,春熙路的“哪吒”与“王者荣耀”英雄巡游,让Z世代游客大呼“次元破壁”;峨眉山洗象池的“象池夜月”拜月仪式吸引游客驻足……
文旅消费热力迸发
多元融合将流量变“留量”
中秋佳节的文旅盛宴,正持续转化为消费动能。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四川“文旅+”特征愈发显著——线路串联、政策激励、业态创新,一系列举措将流量变“留量”。
德阳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IP,推出4条“秋晚+”主题线路,主题巴士从文庙广场出发,串联玄珠湖晚会主会场、三星堆博物馆等景点;推出“三免四优”宠客计划,凭外地身份证就能免费领门票和月饼,让众多外地游客收获宾至如归的体验。
在“美食+文旅”赛道,各地纷纷端出“中秋菜单”。绵阳江油肥肠美食节带动周边餐饮消费显著增加;乐山张公桥夜市推出“中秋限定”跷脚牛肉套餐,日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阆中古城将张飞牛肉、保宁醋融入“中秋宴”,搭配“文创即门票”模式,让古城门票成为可收藏的“三国文化明信片”。
“影视+文旅”“音乐+文旅”等新业态添消费活力。因电影《罗目的黄昏》取景而走红的乐山罗目古镇,国庆假期第四天游客量同比增长超20%;峨眉山与天涯海角联合发起的“山盟海誓”抖音打卡活动,间接拉动两地景区文创销售额增长。
从城市到乡村,从非遗展示到科技互动,四川正以多元活动编织赏月经济网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佳节正成为促进消费、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载体,让“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品牌影响力持续升温。(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晋朝)